采访清华妹子冉子薇的时候,她还在遥远的美帝,隔着13小时的时差。
清华、北大,每个中国学子曾经的梦寐以求。所以,当得知要采访的是一个清华妹子,小编一激动,就多准备了一页的问题~~
结果……访谈进行了3个多小时。
让小编印象最深的是:每一个问题,她都在认真思考、不断完善答案——思考对于她来说,就是一种潜意识的习惯。
2015年,她放弃了北美排名前5的哥伦比亚大学终面机会以及杜克、约翰霍普金斯的offer,却选择综合排名44、但专业排名却更好的伊利诺伊香槟分校,只为能够进修心念已久的HR人力资源。
2016年8月,经过”层层选拔+3个月的实习期+美国总部面试”,她终于拿下全国仅2人、由美国总部亲自培养的:IBM HR LDP全球轮岗项目的offer。
这个offer,是对一个『清华化工高门槛起步,却执拗的放弃一切、从头开始』的冉子薇,最高奖赏。
(以下内容根据访谈整理,有删改)
01
在清华,分分钟被碾压
步入清华,最大的感受就是tough,因为周围的人都很优秀,可能随便抓一个同学,就是两个世界级竞赛的金奖;再抓一个同学,也许学习不太好,但是人家游戏打得好啊,好到游戏公司分分钟想纳入麾下的程度。
更夸张的,是那种什么都好的:学习很好、社会实践很好、还做科研项目……什么都好到不得了。
每个人都有让你望尘莫及的地方,大家都把一件事做到很极致的感觉。
悲哀的发现:自己从小到大也就学习好而已;而在清华,你学习好,总有人比你更好,自己没有独特的地方。
更沮丧的是,本科的学习让我感受到:当初稀里糊涂的报了化工,可我却对化工没有sense,是那种”上课能听懂、但一考完试就全忘”的状态,根本没办法把知识融会贯通。
这样的迷茫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,大一下学期甚至有一点小抑郁。我内心排斥学化学,可是想逃离化学、又不知道该选择什么,心里想着:
“自己总要有一个领域是领先的才好啊!“
可是,是什么领域呢?我不知道。
我跑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,跟那里的老师聊了很多次。
压力渐渐舒解,心理咨询这个领域在我内心高大起来,我突然想到:我自己为什么不可以转行做心理咨询呢?
就这么突然上来一股劲儿,然后就开始执念于此——我甚至看了一下本科能不能转专业。发现有点难,就决定要出国,然后转专业学心理。
然而,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。
按照他们那个年代的想法:心理这个东西,”很玄、不着调,会没有饭吃,找不着工作”。为了这个事, 我跟父母斗争了很久。
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半年后:随着咨询了更多心理学老师、教授,我发现,父母的反对理由虽然不那么科学,但这本身也恰恰反映了一个事实:
如果他们是这么想的,那么可能国内很多的人也是这么想的,起码,心理学还没有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,眼下的行业前景确实不太好。
我开始问自己:面对这样的行业环境,我要做这个事情,能做成什么样子呢?我真的做好心理准备了吗?
都说兼听则明,当我逐渐深入了解之后,我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定。
也许是迫于同学在化工专业上对我自信心的碾压,也许是太渴望找到一个能让自己『领先于其他人』的领域了……当时的自己,好像把”转行心理咨询”当成了救命稻草。
兜兜转转一大圈、最终还是放弃了心理学。但这个过程却让我收获颇多:聊了很多教授、听了很多讲座,还做了一些比较权威的心理测试……这些经历让我无意中接触到了另外一个领域——HR。
这一次,没有不成熟”热血一涌”,而是理智的资料搜集和自我剖析。欣慰的是,真爱没让我等太久:HR从各个方面都很适合我,我终于有了心之所属的选择。
02
7个月的HR实习
大概在大二结束前,确定了想要转行HR,我开始自学了很多理论和书籍。然而,”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所以,从大三寒假开始,我应聘了亿滋公司(原卡夫公司)在北京的HR实习岗位,并且一做就是7个月,一直到大四开学前。
7个月的实习,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:实习时间经常跟学校的课程时间冲突。
学期初,我曾给各科老师发了一封邮件,仔细讲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、未来规划什么的,想争取老师们关于实习的准许和谅解;而老师的回复却非常不一样,有的老师很支持我,有的老师就坚决反对,我记得,其中一位老师还给我打了一个电话,狠狠地批评了我……
好在通过选课,我尽量把绝大多数课程集中在某两天,这样就能空出近3天的工作日去实习。
同时,作业好好交、课程好好听,就算没去听课,也会花很长时间去看老师的PPT,找老师去答疑什么的。
那个时候,除了实习、我还做着社团,所以时间上真是分秒必争:上下班路上的一小时,在地铁上看学校的PPT课件;下班回到学校后,到图书馆自习两个小时、直到十点图书馆关门;然后十点又跑去开会,处理社团工作什么的,周末也会在图书馆看书。虽然真的很忙,但那段日子,效率特别高。
亿滋last day ,子薇和自己带出来的实习生“徒弟”合影~
我从来没有因为累而想过放弃,但在我实习三个月左右的时候,遭遇了的瓶颈:自己做电话面试的成功率忽然卡住了——经常自己觉得推荐的候选人不错,但被业务部门退回来,而且找不到改进方法。这让我很受挫。
思来想去觉得,还是应该找经验更丰富的老板聊一聊。不过在见老板之前,我自己先总结了一下,还列了一个表。比如:
我自己会用什么样的话术和方法,去面试候选人;面试时我会去考虑哪些方面;考察候选人哪些素质、问哪些问题……
事实证明,这个总结让我和老板的交流非常有效:她看了之后,一下就知道了我的困惑所在,并指出了很多我没有考虑到的方面,告诉我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。
那次跟老板的深聊让我受益匪浅,她会很耐心的教会我一些东西,meeting结束后,我就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很多自己已经“黔驴技穷”的事情,用了他她告诉我一些方法,很高效就解决了。
而此后的三个月实习就要得心应手很多,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,老板更是把带新的实习生的工作直接交给了我,这很大程度上是对我专业性的肯定。
03
求职?还是出国?
7个月的实习之后,就进入到了大四,应届生的求职季来到了,申请国外学校的一系列准备也要开始了。
当时考虑,觉得工作经验也蛮重要的,所以一开始的打算是先求职,出国作为备选方案。
由于在亿滋做了很久,所以当时比较倾向于快消行业,而联合利华的HR更是让我神往。
然而,满心希望却落空:联合利华的求职之路,我止步于AC。
这次打击让自己断了直接求职的念想,果断回去准备出国。
好在,大一的时候一门心思要出国读心理学,所以,那个时候就把托福和GRE准备完了。这让放弃求职、转而出国的我,有了充裕的时间申请学校。
大一的时候,坏揣着心理学的梦想、狂热备考,除了上课就是学英语,做题、背单词,上网看各种经验帖子,获取一些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。
尤其是大一的暑假,学的比较猛,早上五点、一直学到晚上九点,把时间划分成45分钟为单位,每45分钟,背多少单词、或做多少填空、或做多少阅读,都提前规划好。当时就非常非常坚定的想去学心理学,所以英语一定要学好,于是梦想支撑的你、铆足了劲的去攻克这件事。
而2年后的自己,少了狂热、多了理性。
尽管此时已经非常坚定的要选HR了,但是父母的建议、加上稳妥起见,还是同时也申请了工科类的方向。
拒掉排名前5的哥大机会,妈妈三天没理我
尽管父母对自己选择HR没有坚决的反对,但打从内心里还是抱着“工科才是真本事”的思维,特别不希望我扔掉工科背景,不死心的劝我,“再好好考虑考虑”。
我母亲最后一点挣扎是在我申请学校的时候,我申请了香槟的HR,和杜克、哥大、约翰霍普金斯的工程管理。
2015年3月,我拿到香槟的offer时,我妈虽然表示很高兴,但是还是问我要不要考虑一下其他。
大概7天之后,我又拿到了杜克、约翰霍普金斯的offer,还有哥大的终面通知。这三所大学的排名都要好于香槟,但它们不是我喜欢的专业。
最终,我偷偷拒掉了3个机会,选择了香槟。先斩后奏的结果是,妈妈三天没有理我。
我妈是那种、很容易听信别人的人,但这个“别人”不包括我……
同事跟她说HR挺好的,她就高兴,回来跟我说,谁谁谁说你选的这个专业很不错;
万一哪天有人跟她说:谁谁家的孩子学工科怎么怎么好,她就又会跑来说“不该换专业”。
坦率地说,每当我妈跟我说,谁家孩子学工科怎么怎么好的时候,我并不是没想过:如果自己坚持学工科、是不是也挺好?
人往往都会有这种感觉:没得到的、总是更好。但对我来说,这种偶尔冒出的想法并不会影响我的决定,可能也是因为,当你真的找到喜欢做的事情时,即使有其他可能性摆在你面前,也不会对你产生太大的诱惑。
尽管HR注定不是一个赚很多钱的职业,但是,它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幸福感。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,就要把它走下去,走好。
香槟LER专业building门口~~
04
IBM:只一次、定终身
经历了秋招之后,我很清楚自己差在哪:
一个是商业思维。因为没系统的学习过,所以自己完全没有概念,AC面讨论的case什么的都不懂;
第二就是英语这块。以前虽然也有准备,但是都是在准备考试、应试,口语也没有那么准备。
巧的是,申请完学校的那段时间,正好看到一个同学的朋友圈分享了翔哥的在线微课,想着反正当时也没事干,抱着听听看的心态去听。
听完了之后我觉得,思成的课挺适合我的:很有内容、干货很多。所以,出国前的最后半年,我报了思成的课,着力弥补商业、口语等方面的素质。
其实类似的求职培训北京也有,之前我也听过很多,当时的感觉就是:没有很大的用处、实际操作性不大——理论是给了,但是拿到我身上我怎么去用呢?不知道。
而思成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很实用。比如讲群面到底应该怎么做时,其他都在讲做什么样的角色,我就总觉得没找到真正的方法,直到后来在思成学习九种群面行为,才发现:在群面里,角色不是最重要的,是你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。
回想一下,自己面成功的那些群面、还真的是这样:我有把这九种行为中的某些行为做的还不错。
马不停蹄:再次开始实习申请之旅
有了比较充足的准备,刚到美国没多久,我就再次开始了实习申请之旅。
16年3月份,刚到美国还不足1年,我在应届生求职网上看到了IBM的HR LDP项目。
这是一个全球项目,而且是一个专门为HR设立的项目,所以跟IBM的其他实习生招聘是分开的。
这个项目是先实习三个月,然后到美国总部做一个面试和pre,最后决定给不给你return offer。因此,实习期间的成果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,最终能不能拿到含金量极高的全球轮岗机会。
由于之前的经验积累,加上之前在思成的学习,实习面试还是从头到尾很顺利的,都是单面,最后一轮面我的是IBM中国HR的老大,一个德国人,最终我拿下了实习offer!
暑假一到,我从美国飞回中国,开始了3个月的实习。
IBM全球总部门口,和全球项目合作实习小伙伴合影~
实习工作主要分两块。
一个是在中国,包括:雇主品牌、实习&秋招项目,会做微信宣传之类的;
另一部分是跟全球的其他实习生一起工作,分在不同的组里,每组做一个项目。
由于时差的原因,实习期间的工作节奏是:白天做当地,晚上按照美国的时间、跟着global做。为了最终的offer,真的是拼了命了。
3个月实习结束,回到美国参加HR LDP的总部考核,总部考核是2轮面试,一轮behavioral questions ,一轮scenario questions ,然后做一次presentation,面试官由总部的经理来进行。
来自美国、日本等全球各地的20个小伙伴一起面试,最后,全球有7个人拿到了全球轮岗的项目,而我,非常幸运的成为了其中之一。
子薇收到的offer邮件哦~~
05
成功的归因?
第一:你要特别主动。
你要主动去想:我要去做些什么、做到什么程度;
另外就是,主动去问。
但是“主动去问”要在“主动去想”的基础上,你可以去向老板和同事寻求帮助,但前提是:你得先自己想想,这个事情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,先去尝试一下,而不是完全指望别人。
还有就是:定期的总结很重要。
比如,我每周五会给我老板写一封邮件,汇报这周做了什么事情,比如筛了多少份简历、面试多少候选人、有多少人被推荐给了业务部,他们进行到怎么样一个程度……所有的候选人进度,都在excel自己在总结,然后再写汇报邮件时,讲清楚自己这周做了什么、重点是什么、做的怎能么样、完成了没有,以及下周重点是看哪几个职位……
这个总结,一方面是帮助自己梳理本周做的怎么样,给自己下周定个计划、做一个优先级的排序;同时也让老板知道你在做什么,让老板很清楚的知道你的进度。
给自己打分:
如果给自己的大学生涯打分,我想打90分。我觉得对自己的经历还是蛮满意的,自己一直在努力思考、没有放弃,包括和家人沟通,看起来跨度挺大的转行,也做成了。
我觉得,做一个有意义、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重要的,只有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,才会在未来遇到困难的时候,有动力去克服困难、坚持下来。
发自内心的喜爱,是你越过障碍的最大的动力。
如果说清华的妹子有什么不同,小编的第一感觉是:
没什么不同。
访完子薇,并没觉得她有三头六臂、天赋异禀、无所不能……
她也没有主角光环加持,只靠努力和鸡汤,就一路顺风顺水、要啥有啥。恰恰相反,她不仅也被拒过、自卑过、力不从心过……甚至,清华的光环,反而让她在面对失败时,有更大的挫败感;
但仔细想想,却又觉得她有很多不同。最大的不同,就是她有一颗『无论多难、也要有所作为』的心。
而这,既是清华学子的群体特质,又同时被每个人内化成了个体品质——这样的品质促使下,他们不断突破困境和舒适区,成为更强大的自我。
其实,对于这些子薇一般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来说,命运并没有如何厚待于他们,他们的路既没有更好走,他们的机会也没有更多,这一切更多其实是取决于,同样与困难、挫折、难题相遇时,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。
坚持你的热爱,坚持你的勇气,坚持你的坚持,你终将改变,改变成为最钦佩、最幸福的自己,并且,改变身边的人、改变世界~~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思成实习校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