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兴/腾讯/上汽…14个顶尖offer得主:对口就业待遇差,放弃7年所学又可惜?其实有两全其美的办法!

保研前,为了顺利读博,放弃了九校联盟中两所高校的保研资格,选择了更为适合自己的工科院校;   保研后,发现想象中的科研与实际上的大为不同,被“信息差”骗过一次的他,开始谨慎探究求职路;   从担心自己挣得少,到手握中兴、腾讯、上汽…11个顶尖名企Offer后,薪资已不再是第一考虑因素;   拒绝了腾讯暑期实习转正Offer,在Offer里选出了自己眼下的最优解,S同学依旧在求职路上…   或许这就是“大学”的魅力吧:不断地奋力奔跑,不断地做出选择,不断地自我否定,不断地自我重塑。   那么,读完今天的故事,学委希望:你能有所收获,并且向着自己理想中的样子,踏实前进!   *以下内容改编自思成22届学员真实求职故事 “偶尔的自我否定很正常, 真男人从不回头,往前走就是了!” 我是保研来到现在学校的,进学校之前我的目标很明确:读博。 为此我甚至放弃了别人眼里更好的两所C9高校。   然而在读研一的过程中,我发现想象的科研和实际的科研还是有区别的…说白了就是,“被自己的想象给骗了”。   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此路不通就换条路,我开始不再仅仅是考虑读博,也开始想着怎么找工作这件事。   说实话,我们专业就业面极其狭窄,赚的据我所知应该也不多…在这种茫然无措的时候,我本科时锻炼的能力就得到了发挥——   不会就学(要主动),不懂就问(去沟通)呗! 我开始在网上去搜一些信息去看,比如说上B站去搜一些和求职相关的内容; 另一方面也向一些同门师兄去请教,去了解他们为了求职都做了哪些准备。 然后非常巧合的,我认识了一位当时正在求职的同门师兄,他的求职方向和我的想法基本一致:技术商务。   一听商务,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,嗨呀,不就是销售嘛。   是,但又不完全是。 大家总觉得商务就是销售,销售就是卖东西的,但其实这只是to C端的销售,而我和师兄心仪的是to B端的销售。 所谓to B端的销售,就是面向公司的销售,主要工作内容是帮助那些产品有十足技术含量的公司谈单。 产品往往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标的,谈判对象是客户公司的高管,所以岗位含金量非常高! 因此这类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,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工科背景,乐观开朗擅长谈判; 还需要在面对紧急情况下有解决问题的能力,对事态发展有预先判断的能力,对全体事态有把控能力。 而我之所以对这个岗位感兴趣,也是因为之前在本科创业期间,有过一些接触。   既不用面临完全放弃本专业的不甘心,又不用承担跨专业就业的风险,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。   所以在决定找工作之后,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这个方向。   师兄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,唯一让我觉得不解的就是,同为科研狗,为什么他的简历这么充实? 仔细看过才发现,上面满满当当全是比赛和项目,仔细一问,我发现,这些经历都和思成有关!   思成?   专注于大学生求职素质教育?   估计就和课外补习班一样,是为那种“找工作困难户”准备的吧?那我可能暂时还不用?但是师兄看起来也不用啊?  …

阅读全文 思成动态

文科生,手握宝洁、联合利华等名企Offer,我的秘诀是:悬而不决,能量守恒!

能量守恒定律,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基本定律之一。 我们一般这样表述它:能量是守恒的,如果你不做功,它就不会凭空增长。 而我,一个拿下宝洁CBD和联合利华CD秋招offer的人,每次被问到求职过程中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时,总会觉得: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坎坷的,感觉蛮顺的。 就好像当你用足够的付出,为自己注入了足够能量时:顺利通过每个重大关口,就都是水到渠成。 *本文改编自思成22届学员真实求职故事 *以及能量守恒yyds,学委已经被洗脑了   “能量守恒第一律:能量耗散 方向错了,努力就会成为「无用功」” 我大学的时候一心考研,因为家里很想让我读研、读博,最后去考教资当一个老师。   但我心里,其实早有打算:保研只是虚晃一枪,我真正的目标是出国。   于是读研期间,我在1年内修完所有学分,给我出国铺路。后来,也拿到了好几个国外名校的offer。 ……然后被疫情关国内了。   家里人趁机劝我:那正好,进行我们为你规划的下一步——读博吧!   读博?不,因为我早就发现,我脑子里可没有学术的细胞。   所以至此,选项只剩一个:找…工…作…   一提到这,我就立马回想起了本科友人大四被春招支配的恐惧:考公成绩不理想,于是开始找工作,毕业事务+毕业论文+投简历面试,整个人忙得像个高速旋转风火轮。 然而,最后她拿到的offer……呃,我直说吧:远远配不上她。 这个事情让我对求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。因此,当我确定自己要求职,就立刻开始行动! ……然后就卡在了第一步:我现在应该干啥? 我赶紧跟一个拿了顶尖快消offer的师兄取经。从他那里,我得知自己现在最致命的一点:没经历。 没经历,那就补呗!应该很容易吧! 于是研一暑假,我自己找了一个不知名的化妆品公司做翻译——毕竟英语专业也只能找翻译了吧…… 这次实习我做的很认真,一做就是4个月。 然而我的心里却更慌了。因为实习过程中,我又跟师兄沟通几次,并且看了他当年求职的简历。 我震惊了: 同样学英语,他却没被专业限制思路、只找对口工作;反而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目标,然后几个实习都跟职业目标相关,而且全是名企大厂! 我急了:我还没有职业目标,辛苦4个月做的实习,也不是大厂! 难道4个月都成了无用功?此刻已经是研二的12月份了,再有半年就秋招了! 学长安慰我:没事,现在还来得及。然后他给我推荐了思成,因为他就是在思成的帮助下拿下名企offer的。 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,我立刻就约了咨询师:我迫切需要有人告诉我,最科学的培养体系是什么,然后我赶紧实施,别在做无用功了! “能量守恒第二律:运势守恒 方法对了还不够,越努力才能越幸运” 作为能量守恒的拥趸,我始终认为:没有扎实付出而来的幸运,最终还是会失去。所以,报名时我就跟咨询师说:我要一个严格的导师! 于是,miss王就成了我的导师——咨询师诚不欺我,果真严格啊。 >>>时间管理大师,也没有我忙! 刚加入思成时,我粗糙的简历上除了那个实习外,只有一些平平的学校经历,也不是什么学生会主席,总之就有一种「实践没搞怎么样,学习也没搞多好」的感觉。 面对毫无亮点的简历,导师大刀阔斧的给我规划了的一堆需要快速补充的经历:起码2个以上高含金量的实习,以及2~4相关的项目和商赛。 这可太难了!这么短的时间内,怎么可能同时做项目、实习,还要写论文做科研? 然而严格但又贴心的导师说:你没问题的。历年能够拿到名企offer的思成校友,都是这样过来的。推自己一把,挑战一下你就发现潜力无限! 还能怎么样呢?那就拼吧! 自由随性的我,秒变时间管理大师,多线任务全开。尤其是研二下学期: 当时在字节做运营实习,经常因为突发的即时性需求加班,每天九、十点钟才下班。 然后回家还要做雀巢电商项目:因为我是队长,早已跟全队夸下海口,必须带领大家全力以赴,挑战最优成绩! 而且,我还要同步申请名企的暑期可转正实习,天天不是做网申、就是做网测; 还要忙我的论文,因为2个月后就是中期答辩了…… 多个事情同时进行,都是急事儿,都拖不了!而且我样样都想做好。作为一个没有当过海王的人,这种程度的时间管理,还是让我相当上火。 好在,这段无比充实的时间,后来没有辜负我: 我在字节的实习中,半领导了一个项目,并且超额完成KPI!…

阅读全文 思成动态

我,本科生一枚,也能拿阿里巴巴Offer,年薪27w+!

“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,遍地都是大学生,本科不好找工作!” “考研一定要考985或者211听见没,不然不好找工作!” “你表姐,研究生毕业,找了工作,一个月挣8000多,但在大城市,付了房租之后,生活还要家里补贴!” ……   本科的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些话?   虽然心有不甘,但又觉得他们说的好像也不无道理…   STOP!不要妄自菲薄!本科怎么了?只要你足够优秀,依旧能拿到心仪Offer!   像我就拿到了我最想去的阿里巴巴的Offer,所以,你也要相信自己呀! *本文改编自思成21届学员求职故事 -1-  你的起点,远不能决定你的终点  虽然我本科是双非的,但是因为我们学校分数线还挺高的,而且我念的又是国际学院,所以想着毕业之后出国留学,未来发展应该还是不错的。   但没想到的是,疫情来势汹汹,家里人非常担心我在国外自己生活,最终我们一致商量决定:还是不要出国了。   作为本科生,我们都知道,未来的选项就只剩2个了:国内考研和直接就业。   而我一直是一个对自身有比较清晰认知的人:   我的性格非常外向,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,最致命的一个点:我并不是一个很擅长“考试”的人。   所以综合考虑了之后,我想着,可能还是本科毕业之后直接求职比较好。   虽然做了本科求职的决定,但其实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,也是处于一头雾水中,内心是忐忑不安的。   不过很巧的事情发生了,刚好我们大二下要分单双学位,然后我们学院的话单双学位它的培养机制很不一样,对未来的影响会比较大。   借着这个契机,我和我们学校负责求职的老师聊了聊,他给我的建议是,多了解一下那些很厉害的学姐学长们的故事。   当你不知道未来方向的时候,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去出发,去对比一下现在的我,和曾经和我处于同一时间点的他们,水平上有什么差别,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。   在这个“追寻优秀的人的脚步”的过程中,我加入了思成。 其实在加入思成之前,我对求职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,只知道大家都说求职难,但是到底有多难,难到什么程度?   我不知道,也不太信。   在加入思成之前,我也很少有机会见到其他学校的同届生到底有多优秀,只是一直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。   但在正式加入思成之后,翔哥给我看了很多思成成功学员的简历,直到这个时候,我才真正意识到,求职居然这么卷:   想要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,简历上原来要有这么多比赛/项目和实习经历,而且还要拿到那么好的名次和成绩… 据说这还有很多经历都没写到简历上…   我本来还觉得自己参加了很多学校活动,成绩也不错,算蛮优秀来着!   但其实我当时只是按照学校里的标准来要求自己,并不是按照企业的标准,社会的标准来充实自己…   不过,虽然我缺了这么多东西需要补,但好在,我还有两年半的时间,我相信有思成的帮助,加上我自己的努力,未来的我一定比他们更强!   毕竟,一个人的起点,并不能决定你的终点,你是朝什么方向前进的,你又是怎么走这条路的,才能决定,你的终点在哪里。 -2-…

阅读全文 思成动态

三个月,4个项目+2次商赛+1段实习:零经历的我,终于收到了腾讯Offer……

每年3月份,互联网名企都会针对研二/大三的同学,开展暑期可转正实习的招聘——这可以说是进互联网大厂的最佳机会!  而互联网大厂的可转正实习招聘,非常看重经历:简历上如果没有互联网大厂实习经历、2~3个高含金量的大厂项目经历,八成是要没戏。 所以对于大三研二的同学来说,留给大家的时间着实不太多,满打满算也就4个月的时间… 不过: 3个月,你可以在求职的焦虑和学业的压力中惶恐度过; 3个月,你也可以做很多你曾以为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。 就像今天这位22届的思成学员——Z同学。 三个月前,她还只是个化工专业的互联网小白。 尽管起步晚了许多,但挡不住她的一腔热血。 3个月的时间,熬夜爆肝,她刷下7段经历,包括4个大厂项目+2次商赛经历+1段名企实习。 3个月后,她拿到了腾讯暑期实习可转正Offer,可以说,半只脚已经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厂… 这短短90天,真的能做到“脱胎换骨”吗?她经历了什么? 从简历空空、到面试官一看赞不绝口,她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的? 我们特别邀请到这位同学,来跟我们分享她的暑期可转正实习offer成长之路,也许对也想去互联网大厂的你,有所启发。 *改编自思成22届学员真实求职故事 很长很长,期待你能耐心读完   >化工科研人转型, 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! 我是学化工专业的,除了本专业就业之外,最好的选择莫过于供应链和互联网。 我心里其实是偏好互联网的,因为疫情期间自己也在鼓捣视频,尝试做个up主,师兄师姐也说过,互联网的工资很不错。 但想归想,我确实没有多大信心去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工作。 因为在加入思成之前,思成实习群里发布的企业招聘信息我也去投递了,但简历就是有去无回… 除此之外,我也尝试打商赛:联合利华、强生等等,费了很大的力气,结果连比赛初赛都没过。 所以我就在想,互联网这个行业它可能涉及到一些编程或者是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,很明显,我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势。 而且对于这种比较看重实习的行业来说,即使有哪个小公司给我机会,可能我的老师也不会愿意让我频繁的去做实习的。 就这么一直犹豫着。 直到有一天,我的室友在一场漫长的实验结束之后跟我吐槽,说自己研究生毕业可能还赶不上人家本科生就业挣得多。 我才了解到,她曾经的一个本科的同学,在加入了思成之后,做了很多实习,最后本科毕业去了龙湖数科,年薪45w! 然后我就有点受刺激了,觉得自己继续拖下去,只会更加错过弥补的机会! 所以就当机立断联系了翔哥,报名了思成的VIP项目。 报名之后,首先是和我的VIP导师进行了一个沟通,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和求职意向后,她给我的规划是这样的: 1.参加雀巢商赛,快速补充经历,初步充实简历 2.参加思成和某电商举办的封闭项目,积累名企强相关的经历 3.用上述商赛经历申请1~2个名企的日常实习,期间可以持续参加思成的封闭项目,不断丰富简历 4.用上述商赛和实习经历申请名企暑期实习(可转正)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,但有了方向,总好过我之前努力努力白努力。 >1个月打底, 找回信心,勇夺第一! 最开始在思成,我就好像掉进了比赛窝里,一连参加了滴滴、雀巢,还在导师的鼓励下,参加了思成&京东联合举办的封闭项目。 但如果要说和互联网相关的,对我启迪最大的一个,应该就是这个思成&京东的封闭项目了。 它对我来说是一个彻底的转折点,对我之后的求职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 导师培训>>> 在做这个项目之前,我的VIP导师先给我们做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培训。 在培训的时候,VIP导师根据之前思成一位已经入职的师姐,做的分析报告为例,跟我们讲解,分析报告应该分几个部分,不同部分需要呈现什么内容,还有一些注意事项: 比如说可以在做分析报告前,先去梳理一下产品的使用流程; 比如说分析报告中,关于建议的部分应该分条理、分层次的去呈现; 比如说分析报告中,可以加用户画像这类的内容… 一次培训课下来,不单单是学会了如何完成这次比赛的分析报告,更是对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。 这可比之前自己准备比赛的时候百度来得要精准的多呀,果然,还是要相信专业的力量! 赛前点拨>>> 培训课结束,就要正式投入项目中啦。 一开始给产品挑毛病的时候,我们挑了能有40多处问题,然后就开始做报告。 把做好的报告给VIP导师看的时候,本来还挺有信心的,毕竟这次是有备而来,但看完之后,VIP导师说: “这份报告根本没有逻辑啊,也没有框架,让人在看的时候根本不明白你们的条理是怎样的,最好能在结构化一点,另外在给产品的建议这部分前面,可以列一个思维导图。”…

阅读全文 思成动态, 求职心路